位置:新加坡基督教青年会学院 > 院校新闻

2027年起,新加坡小学实施新高才教育方案,以创新模式培育卓越能力学生

发布时间:2024-08-24      浏览次数:207

自2027年起,新加坡教育界迎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新,特别是在小学教育领域,一项旨在深度挖掘并精心培育学生卓越能力的“新高才教育方案”正式拉开帷幕。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标志着新加坡对基础教育质量的持续追求,也体现了其对于未来社会所需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刻洞察与前瞻布局。通过引入一系列新颖的教学方法和个性化培养路径,新加坡小学正逐步构建起一个更加灵活、高效且富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以期让每一位具备潜力的学生都能在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自1984年启动以来,新加坡的高才教育课程(Gifted Education Programme, GEP)一直作为培养智力超群学生的重要平台,见证了无数杰出人才的成长。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不断进步,新加坡政府决定在2027年对这一历史悠久的课程进行重大更新,以更加包容和灵活的形式栽培能力较强的学生,让更多孩子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强项。

原有的GEP模式每年仅选拔约1%的小学生,在九所指定小学接受专门培养,这种模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精英学生的成长,但也引发了关于公平性和包容性的讨论。随着国际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智力和能力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个人一生中逐渐发展,且可能仅在特定领域展现。因此,拓宽培养高能力学生的渠道,让更多孩子受益,成为了新加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从2024年小学一年级起,新加坡将取消现有形式的GEP,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创新举措。首先,校本课程将扩展到所有小学,惠及约10%的学生,比目前提高了约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更多孩子将有机会在自己熟悉的学校环境中发展自己的优势和兴趣,而无需经历转学的不便。同时,学生将在高小阶段继续留在原校学习,与低年级时结交的朋友共同成长,享受更加稳定和谐的学习环境。

此外,为了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新加坡还将推出课后增益课程。这些课程将针对具有特定领域优势的学生设计,旨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对学习的热爱,而非单纯追求考试成绩。学生可以在小学四年级到六年级的多个节点上被选入这些课程,从而更加灵活地根据自己的发展节奏接受培养。

在选拔高能力学生的过程中,新加坡也将采取更加全面和整体化的方法。除了保留小学三年级的标准化GEP选拔考试外,学校还将结合日常观察、教师推荐和学生作业等多方面信息来识别学生。这种新的选拔机制将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潜力,为更多具有潜力的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

随着这些变革的实施,预计将有超过3000名较高能力的学生在超过180所小学中参与增益项目。为了确保这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开展,新加坡教育部将提供充足的资源支持各校开展增益课程。

随着新加坡教育体系的不断进化,其标志性的高才教育课程(GEP)即将迎来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变革。这一更新不仅标志着新加坡在培养高能力学生策略上的重大调整,也反映了其对教育公平性和包容性的进一步追求。那么,更新后的高才计划究竟有哪些不同呢?以下是对几个关键问题的详细解答。

在更新后的高才计划中,那些曾经专门提供GEP的九所小学将不再作为高能力学生的集中培养地。这些学校将与其他所有小学一样,通过校内增益课程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支持。同时,为了满足部分需要额外培养的学生需求,这些学校还将继续举办课后增益课程。教育部将充分利用这九所小学在GEP实施过程中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确保新方案下高能力学生的培养质量。

关于课后增益课程的举办学校名单,教育部表示将在后续公布。这些学校的选择将基于地理位置分布等因素,以确保全岛范围内的学生都能方便地参与。值得注意的是,提供课后增益课程的学校数量可能会超过目前提供GEP计划的小学数量,从而进一步扩大高能力学生的培养范围。

课后增益课程的设置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补充和拓展常规课程学习的平台。由于在校时间内,学生需要与同班同学一起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因此增益课程被安排在放学后进行。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日常学习,又能让他们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学习。

在更新后的高才计划中,学生是否适合参加校内或课后增益课程的评估将综合多方面的信息。这包括教师推荐、学生作业以及全国统一测试等。教育部和学校没有设定固定的比重,而是会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评估。这种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能力和潜力,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精准的培养方案。

尽管增益课程的训练强度在形式上可能会有所减少,但这并不意味着学习难度和水平的下降。相反,能力较强的学生在校内增益课程中仍将获得足够的学习激励和全面的发展支持。同时,课后增益课程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与常规学术课程形成有益的补充。到了中学阶段,随着学习项目的训练强度逐渐提升,学生将有更多机会深入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学术和个人成长。

这一系列创新举措不仅体现了新加坡政府对教育公平的重视和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关注,也为新加坡未来的人才培养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